ID书屋
ID书屋 > 晚唐浮生 > 第110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05节

 

“东平王一辈子为朝廷征战,虽胜少负多,却也忠心耿耿,未曾有一丝一毫的反意。陛下无罪而诛,恐失人心。”乌炤度长叹一声,道。

他的意思很明显,大澍贤虽然仗打得不怎样,但在军中威望不低,在地方上也广结善缘,甚至在宗室之中都颇有人望。你杀了他,诸府州的将官会怎么看?

退一万步讲,他们不会因此离心离德,但少了一位有号召力的宗室,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好事。

夏军来势汹汹,渤海屡战屡败,一旦事有不谐,王京告破,总得有人组织义军继续抵抗吧?你倒好,直接帮他们剪除了一位潜在的义军首领。

大諲撰闻言脸色一白,继而暴怒,斥道:“老贼胡言乱语!我——朕怎么可能有错?大澍贤的家奴早就招了,他接触过夏人的使者,还把人礼送出城,未曾禀报朝廷。”

乌炤度摇头叹气,道:“渤海乃蕃邦小国,私自接触上国使者固然不对,但真要说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大事?陛下真觉得东平王没机会逃走么?他想走,没人拦得住,甚至晚上开城门都没问题。陛下是真的做错了。”

“嘭!”大諲撰一脚踹翻了乌炤度。

乌炤度滚在草堆里,痛得身子都弓了起来。

“你个老东西,是不是也接触过夏人?是不是也要降了?”大諲撰一脸狰狞地问道。

乌炤度不答,只咳嗽个不停。

“老东西!”大諲撰又狠狠踹了几脚,这才消气。

乌炤度又咳嗽了几声,双眼望着牢房之顶,只不住叹气。

“哼!”大諲撰出了牢房,道:“看好此贼,别让他逃了。”

“陛下,乌炤度之子乌光赞在夏国为官……”天门军都将申宗泰低声说道。

大諲撰迟疑了好久,一股凶戾之气涌上脸庞,咬牙切齿一番后,轻轻颔了颔首,大踏步离开。

申宗泰挥了挥手,军士们一拥而上,将乌炤度扶起,又用弓弦勒住他的脖子。

乌炤度死命挣扎,屎尿齐流,良久后终于没了声息。

“去抄家!”申宗泰狞笑道。

军士们眼前一亮,兴奋不已。

大諲撰出了天牢,见到御街上慌乱的人群之时,所有的狠厉、勇气,就如同烈日下的坚冰,当场消融殆尽。

他的脸色又转为无尽的苍白。

忽汗海一战,新招募起来的两万禁军全数溃灭,竟然没回来几个人。现在上京只有天门军万人,守城都不太足,更别说击败夏贼了。

眼下这个危局,到底该如何破解?大諲撰真的没有头绪。

或许,当初裴璆说得没错,该北狩东平府?

但北边也传来消息,渤州告破,夏兵不断南进,连拔数寨,渤州、龙州残兵抵挡不住,已快要兵临城下,向北走太危险了。

或者去率宾府,然后乘船逃往日本?这也很危险。况且上京城守都没守就跑了,他有什么脸当国君?叫各地还在抵抗的官将们怎么看?

大諲撰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愁思之间,很快回了宫殿。王后高氏见他手里还提着个人头,吓得花容失色。

大諲撰下意识将人头扔掉,见没扔远,又上前踹了一脚,将其踢入花坛之后。这才跌跌撞撞地上前,抱着王后痛哭。

不要体面

湖州是上京南面最后一道障碍了。

此城处于山、水之间,地势艰险,只有一条山间驿道可通往北方的上京。

也就是说,渤、龙、湖三州自北向南,一字排开,渤州是上京的北大门,湖州是南大门,由一条南北向的驿道贯穿其中。

渤海人在湖州阻截是正确的,总不能把人放到上京城下吧,那成何体统?

但他们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或许也是没办法了,早死晚死没有任何区别,还不如拼死一搏,看看运气如何。

但战阵厮杀这种事情,因为好运气而死中求活、败中取胜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今日下着大雨,其实不太有利于大夏的军属骑兵冲击,已经算运气不错了。但步兵阵列而战,他们依然一触即溃,败得很惨。

禁军十卫两万人左右,当场被斩首近五千,俘万人,只剩下几千残兵败将,连湖州都不敢守,一路溃回了上京。

而他们的失败,也极大打击了湖州守军的士气。守军在刺史散尽家财的鼓舞下,拼命坚守,但也只坚持了半天,随后便被围城的铁林军、天德军、侍卫亲军等部联合攻破。

符存审没有在此多作停留,当天晚上就派侍卫亲军一部三千人北上,摸黑冒雨前往上京。

主力则休整一晚,六月十四继续进军,两天后抵达了上京城南。而在这个时候,落雁军也冲破了各种阻截,连拔十余寨,进抵上京城北,十万大军将其团团围住。

“大諲撰错过了最后的逃跑机会。”铁林军都虞候郑勇说道:“末将刚刚提审了几个俘虏,都言渤海国主龟缩城中,惶惶不可终日。”

“城内有多少兵?”符存审问道。

他的目光投注在城西的卫城上面。侍卫亲军比他们早一天抵达,一战攻克此城,斩首三百余级,随后又击退了渤海人的一次进攻,稳稳守住了城西。

卫城附近是大片的禁苑林地,还有渤海王游乐的行宫,此时都已落入侍卫亲军的控制之中。

“天门军万人,加上逃回去的禁军四千多,不足一万五千。听闻渤海国主尽收豪强家奴数千,充入军中,又至寺庙搜刮钱财发赏,现在应凑出两万人了。”郑勇回道。

“两万头猪罢了!”符存审轻蔑地一笑。

尊重是打出来的。就渤海人那操行,实在无法让符存审尊重得起来。

话说渤海这个国家,一直学习唐朝,也不管符不符合自己的国情。

初唐到高宗是府兵的高光时期,渤海就学习唐朝,大建府兵。

从武后开始,府兵制逐渐败坏,以至于玄宗时开始实行募兵制。渤海国因为惯性,比唐朝军制改革晚了一些,但这时候也慢慢出现一些募兵了,多设在边疆军镇。

等到安史之乱后,渤海国看到唐朝中央禁军大显身手,于是也开始建立“天子亲兵”。

唐文宗时期,渤海国主大彝震被封为渤海王,册封使王宗禹去了渤海,回来后禀报,说渤海“置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一百二十司”。

你看,连名字都和唐朝禁军一样,这学习的无脑劲头也是绝了,和日本有得一拼,根本不管自己的国情是不是符合。

忽汗海一战,渤海禁军大部溃灭,下场也和神策军差不多,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速速打制攻城器械,圣人已经动身了,耽搁不得。”符存审命令道。

“大帅,要不要遣人招降?”郑勇问道。

“大諲撰肯降?”符存审有些不信。

“兵临城下了,或有机会。”郑勇说道:“这种少年君主,确实容易慷慨激昂,壮怀激烈,可一旦受挫,也很容易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反正不费什么东西,遣一二死士入城,试探下也无妨。”

“也好。”符存审同意了。

其实郑勇说得没错。大諲撰这种人,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从小锦衣玉食,不可一世。又因为年岁不大,经历的事情不多,心志可能尚未成熟,容易走极端。

未败之前,充满幻想,认为自己能力挽狂澜,做渤海国的英雄,收获无数荣耀,威望大增,成为一代中兴之主,史书留名。

惨败之后,灰心丧气,所有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