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 第19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6节

 

你们商量一件事。”

何母疑惑问:“什么事?”

“你们也都知道,启明星辅导班去年才成立,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才两百多人……”程蔓缓缓说道,“为了扩大知名度,也为了鼓励报名的学生努力学习,所以我们辅导班针对考进市里前十名的学生设立了一笔奖金。”

何母知道儿子估的分数,自然也听说了他有希望考进市里前三的事,迟疑问道:“这个奖金……有多少?”

“初步定的是考进全市前十,奖励五百块,进前三,奖励一千块。”

一千块!

何子明母子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要知道,何父在钢厂干了二十多年,至今仍在锅炉房里打转,工资到现在都没过五十。满打满算,一年也不到六百块。

他们家不吃不喝,都得一年多才能攒够一千块。

可现在,仅仅因为何子明报了个辅导班,并考进了全市前十,就能得到一千块。

这么说并不是他们觉得全市前十好考,而是何子明读的一中往年也有考进前十的学生,但学校从没给过奖励。

而启明星辅导班居然愿意拿出五百奖励学生,要是进了前三甚至能拿一千。

母子俩现在的心情,就像是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给砸中了,激动,不敢相信,还觉得整个人都是飘的。

但何子明到底是学霸,飘了没一会就反应了过来:“您想让我做什么?”

程蔓微笑着说道:“很简单,发奖金时我们辅导班会举行一个仪式,并邀请记者前来采访拍照,到时候记者可能会采访你,我希望你能接受。”

何母回过神来,迟疑问道:“记者会来采访这种事吗?”

“为什么不?”程蔓反问,“每天发行的报纸那么多,一份报纸又那么多版面,记者也是需要新闻的。”

八十年代是纸媒的高速发展期,如今市面上的报纸可谓五花八门。

比如临江,光日报就有两个,一个省日报,一个临江市日报,此外还有晨报、晚报、都市报。

省日报还好说,市里的日报晨报晚报都市报,留给市内新闻的版面肯定更多,一份报纸多的不说,二三十件新鲜事总要写。

而新闻都是要讲时效性的,刊登的基本都是一两天内发生的事,不同报业的报纸也就算了,同一个报业的不同报纸,内容重合度肯定不能太高,否则一份报纸能搞定的事,群众为什么要买那么多?

临江市内那么多报纸,加起来少说要写七八十件新鲜事。

可临江就是一座普通的省会城市,每天哪来那么多新鲜又稀奇的事登报?哪怕最近有中高考,也不可能占满暑假两个月的版面吧?

而且程蔓觉得,高考理科全市前三加上报辅导班一年反挣一千块,两件事结合起来也挺有噱头,蹭一蹭高考热度,说不定能博个本地新闻板块的头条。

就算何子明分数估高了没进前三,奖金也减半,争取不到头条,能有个豆腐块大小的板块也行啊。

最多她到时候拿着报纸去招生,挨个指给家长看,总会对招生有帮助的。

程蔓说道:“记者来不来采访,这事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联系,只要你们愿意接受采访上报纸就行。”

何母思索着问:“如果我们不想上报纸,这奖金是不是就没有了?”

“那倒不至于,但金额肯定没那么多…………”程蔓看了眼何子明说,“进市里前三奖金两百,前十奖金一百。”

何母沉默下来,转头看向儿子。

何子明犹豫的倒不是上不上报纸,他觉得上了也不是坏事,甚至觉得这段经历对他以后找家教工作可能会有帮助。

他思索后问:“接受采访时,需要我多说辅导班的好话吗?”

“你愿意当然是最好的。”

程蔓当然不会客气,她花钱就是为了给辅导班打广告,记者采访时何子明来一句都是学校老师教得好,那她才要吐血。

但她不想广告打得太明显,顿了会又说:“但你也不用说得太夸张,适当夸一夸老师尽心尽责,教学水平好就行了,哦,我们辅导班考前押中好几道题这事,你也可以提一提,最好是自然一点。”

何子明点头道:“我明白了。”

“那你是同意了?”

何子明想他应该没什么理由不同意。

上报纸对他又没坏处,而且有了这笔奖学金,他妈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去过自己的人生。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