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 第59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4节

 

的老百姓岂不是要饿肚子?!

薛仁贵跟副将说:“我们这一仗要速战速决,不能再拖下去。”战事拖延一日,耗损的粮食便要多一日,国内的老百姓要多难熬一日。

早打完早回家,卸甲归田它不香吗?

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将军的命,能够在战争中搏取富贵。底层的兵卒更多是从民夫当中征来的,他们想念家里的女人和孩子,想要回家。

有个十九岁的小兵吃着烤熟的红薯,突然间落下泪来。红薯的产量大,被广泛推广种植,添加进去粮草当中。

小伙子跟同乡的虎子哥说话,眼里含着泪:“我离家的时候,翠翠刚种下红薯秧子,没等红薯长出来,我就从军了。也不知道这红薯是哪里种的,会不会是我们村里的,会不会是翠翠种的。”

翠翠是他媳妇,他们成婚不到一年。他走的时候,翠翠已经怀上了。

“说不定就是翠翠种的红薯哩。”虎子啃着红薯,连烤得焦黑的部分也没有丢,“我家也有种,不过我家那个懒婆娘,估计她也种不好,够她吃就行了。”

虎子说着家里的懒婆娘,不知道她吃饱了没。

村里人都笑他婆娘懒,虎子倒是一点儿也没有介意。婆娘懒,他勤快不就行了。他跟着薛将军拼命,心想自己要是能拼个百夫长就好了。

……

六月,关中地区开始有流民逃窜。所幸流民的规模不算大,目前在朝廷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圣人颁布两条法令:一是将受灾州县的流民移到别处就食,二是严格管控长安治安,妥善安置涌入长安周边的流民。

圣人这回不跑了。

萧靖记忆里的阿武带着小野鸡跑路,帝后带着文武百官跑到洛阳,却把烂摊子丢给太子,让李弘在长安监国。李弘才二十出头,年轻人忙得像陀螺一样,他开仓接济百姓和士兵,用的是自己的私库。这个孩子在长安苦苦支撑,掏干了心血,所以李弘英年猝死,大概是这一年落下的病根。

当爸妈的怎么能跑呢?

萧靖打死都不跑,逃跑是懦夫的行为。文武百官又不是家里没存粮,在长安勒紧裤腰带照样能过日子。

有大臣建议圣人去洛阳就食,圣人不听。圣人还以身作则,说国难当头,朕要和人民共进退,为表示节俭的决心,朕一顿饭只点一个菜。

张嫣对上大臣们,一脸“我这样办了,你们看着办”的表情。皇帝这种生物一向奇葩,她自己这样做了,希望大家都跟着这样做。

大臣们:“……”

行吧,您都这样说了,我们能怎么办呢?

照着学呗!

赵国公长孙无忌七十几岁,小老头是贞观一朝的老臣,心里嘀咕贞观时候闹大旱那会儿,太宗皇帝都没有那么节俭。

一顿饭只吃一道菜,这也忒磕碜的。

但是他不敢反驳皇帝外甥的主意,他这几年越来越老,却看得明白。圣人性子倔,看着像是好脾气的,实则他定下来的主意,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长孙无忌不愿意去触大外甥的霉头。

他跟着圣人学,别人也跟着学,长安贵族圈的风气当真节俭不少。什么朱门狗肉臭的行为,压根没有。若是想吃大餐啊,那得关起门来偷偷打牙祭。

唔,出门的时候别忘了把嘴擦干净了。

张嫣有心节俭,刹一刹近年来奢靡浪费的风气。小张想的节俭不是顿顿喝粥,那样不现实。光盘行动在她看来,才是最大的节俭。

她说自己一顿饭只点一道菜——

没错啊,圣人是只点了一道。

长安殿搞的是围餐制,萧靖专门让人做了一张大圆桌,上面用薄薄的石板打磨了一个转盘,比后世饭店的大圆桌差不多。除了结婚分出去吃饭的太子夫妻,大多数时候是四个娃外加两个大人一起吃饭。

得亏长安殿出来的小孩多,家里一人一道菜,一张桌子上六道菜不少了。

主食不算在内。

萧靖让孩子们自己点菜,这样不违背张嫣定下来“一人一个菜”的规则。至于大家一起吃……嗯,分享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

太子分出去之后,李贤是长安殿最大的男孩子。青春期的孩子爱吃肉,他点了一道糖醋里脊。这道菜口味酸甜,家里没有谁不爱吃的。李显小时候跟着玄奘法师的时候多,他爱吃素菜,点了一道冬瓜羹。至于李旦和小太平两个,他们兄妹俩头并着头坐在一块儿,居然都选了甜甜的点心。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