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 第64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1节

 

张嫣乖巧地点头:“哦,哦。”

她的记忆力不差,理解能力又好,学习的速度恍若神童。欧阳修瞧着学生听一遍就能听明白,还会举一反三,暗道可惜了。

若是这个孩子是男儿郎,不输曹子建之才,定能建功立业。若是这个孩子的家族善于栽培,她未必不能成为蔡文姬、谢道韫那样的才女。

可孩子她舅在干什么?

欧阳修:孩子再这样耽误下去,铁定要完。

萧靖吃了一大堆小零食,觉得口渴。他端着一碗阿婆茶在喝,他买茶的时候让小贩加了双倍的炒板栗,简直是双倍的快乐。

古代版糖炒栗子糯糯茶!

官人喝茶的仪态极好,他一手端着茶碗,大抵不好意思大吃大喝,另一手用宽大的袖子挡着脸。只听得衣袖后传来一声满足的叹息,碗中空空如也,干净得让欧阳修怀疑这人是不是把碗给舔了。

“咳咳。”

欧阳永叔被光洁如玉的白瓷碗晃得眼睛疼,道:“今日这课上到这里,后日小娘子再来吧。”

“多谢先生。”

张嫣麻利地收拾书包,动作快得恍若风卷残云,那种喜悦,那种快乐,那种兴奋——

仿佛要出笼的鸡,下一秒就要冲出来一片天地。

欧阳修:得了,这个孩子长歪了,她虽聪明却不爱学习。

到底是别人的孩子,欧阳修见孩子跟她舅开开心心地说要上樊楼,点七个好菜的时候,在某一瞬间明悟了。

不是这孩子不上进,而是她家实在是太有钱。她既然有钱,又何必要有钟灵毓秀的相貌。她既然两者皆有,又何必拥有满腹才气。

做人不能样样都好,总得给普通人留点活路吧。

欧阳修摸了摸自己的脸,都怪他的学问太好,所以上天不让他长这么帅。

他猜测赵大官人是宗室子弟,起码能说得上话的那种。不然他差遣不动王拱辰,又将小娘子供养得如此富足。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忍不住问:“请问赵大官人在何处高就?”

“没有高就,就是个东京闲散人员。”萧靖替张嫣背起小书包,“每个月等官府发钱粮,养着我们这群人。”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咸鱼。

但是欧阳修肃然起敬!

按照朝廷规定,太/祖(赵匡胤)子孙被安置在南京,魏王(赵匡美)子孙被安置在西京,只有太宗(赵匡义)子孙能放在东京养。

能留在东京啃老的宗室,都是太宗皇帝的直系后代,和当今皇帝是很亲近的亲戚关系。

欧阳永叔大概猜不到,眼前这位闲散人员一个月能啃一百二十万,他啃老多了!

“先生,上元节那几日,你有约好别人出去玩吗?”

张嫣临走时问,不等人回答,自言自语道,“先生才高八斗,定有很多人来约你玩的,我就不来打扰你啦。”

欧阳修:“……”

分明是你自己贪玩吧。

张嫣好心告诉他:“先生,上元节在宣德门外有新戏演出,有文武打戏,情节非常精彩,您可要早点去占座。”

“你怎么知道?”欧阳修好奇,“是什么戏?”

“舅舅告诉我的,是讲前朝平阳公主的戏。”

“行吧,到时候我一定去看。”

其实欧阳修自己也很贪玩,他给学生在上元节那几日放假,允许她好好游乐。他特意在东京的成衣铺子买了新衣,又去瓦子找剃头匠人刮了脸面。

嗯,干干净净挺清爽的。

再簪上两朵花,他感觉自己就是最靓的仔。

他遇上过节的人流,街边都是张灯结彩,乐声嘈杂能传十里。他朝着宣德楼的方向赶去,开封府早早在那里建了一座临时的观景棚,让艺人在此表演节目。

击丸、蹴鞠、吞铁剑、走铁索……

当真是惊险又刺激,引得一阵阵喧哗声。

欧阳修对此心升期盼,不由得冲着那灯火通明处,多走快几步。行人着实是多,摩肩接踵之间,他好像撞到了人?

“哎呀。”

旁边一道年轻的女声响起,那个姑娘的头发被扯得疼,当即痛呼一声。欧阳修低头才看见,原是走得近,这个姑娘的珠花勾到了他的新衣裳。

“莫慌,是我失礼了了。”他难得脸红,轻轻地解下来姑娘的珠花,方还给她。

姑娘嘟囔着说:“不怪你,唉,都怪这人太多了……”

她接过别人手心里的珠花,重新戴回去头上。她觉得这人很面善,试探着问了一句:“可是欧阳先生?”

欧阳修:“……嗯?”

他玩过玩闹归闹,他可没招惹过这个姑娘啊!

杨姑娘见他认了,她瞧着这么一双牙,果真是这个人。她的爹爹杨大雅是毫州知州,爹爹知晓欧阳修的才名,曾约他到家中一见,大约是有榜下捉婿的意思。

爹爹在时,杨姑娘隔着屏风瞧了一面,她想:这个人看起来还行,虽然丑一点,但她愿意和这样的人过日子。

可惜欧阳修那时候已经和恩师的女儿订下婚约,所以拒绝了杨家的提议。去年杨家老爷子去世,杨姑娘进京投靠舅舅。

她一个孤女无依无靠,偶尔会想起,若是当日嫁人了,日子会变得怎样。

“吾父曾是毫州知州杨大雅。”她怕欧阳修想不起来,“当日爹爹曾和先生见过一面。”

欧阳修:想起来了,老杨那时候是叫我去相亲。

想到故人,他礼貌性问一句:“杨公如今可好?”

“爹爹他在去年走的,倒是十分安详。”杨姑娘已经从悲伤中走出来,“如今我暂居母族,过得也妥当。”

欧阳修微微皱起眉头,元宵节一个大姑娘独自出门,这算什么妥当?但凡富裕一些的人家,定要有仆妇丫鬟跟着小娘子出门,生怕她被歹人拐去。

恐怕这个姑娘心中有苦,却不说罢了。

他见杨家小娘子孤身一人,怕她在东京走丢。他虽不是东京人,这几日出门玩耍,也勉强认得路。

他有君子的作风,愿意照顾她安全。

欧阳修主动提出来:“小娘子不嫌弃,不如与我同行。我听闻宣德门前排了好大一出戏,很是热闹。”

“也好。”杨姑娘答应下来,“有劳先生了。”

上元节是正月十五,正巧今夜无云,让人看得干干净净的一轮月亮。此刻的东京花好月圆,杨姑娘喜欢灯谜摊子的莲花灯,脸上有些犹豫。欧阳修看出来了,他一举猜中灯谜,不花一分钱把莲花灯赢回来。

“怎么好劳烦先生?”杨姑娘的眸子笑起来水汪汪的,特别漂亮。

“不费事,也没花钱。”欧阳修乐呵地笑着,“杨小娘子若是喜欢,便拿去玩吧。”

他给,杨姑娘也接了。

他借着天上的月光,一路护着杨姑娘去宣德门看戏。他的心里有些甜,听着有勾栏女子弹唱生查子的调子,突然想到两句押韵的好词。

“今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后面该是怎么接?”

“欸,我再想想。”

终于走到宣德门看戏的表演棚子,人群已经把座位站得七七八八了。欧阳修有些懊恼,他们这是来晚了。他站着看戏不要紧,只怕杨姑娘要受累了。

他听得高处有人喊他:“先生,欧阳先生——”

欧阳修:这声音怎么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