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 第72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9节

 

后会有再见的一日。”

他这话说得玄乎,苏轼挠了挠脑袋,没听懂。他吃饱喝足之后,拉着弟弟要走,没有人拦他们,姑且算好聚好散。

==

身为全国科举半决赛的第二名,苏轼在殿试上颇受瞩目。年轻人下笔的速度很快,其他考生偶尔抬头,看见他全神贯注的模样,打心里觉得他很厉害。

这位苏子,是今年科举夺魁的大热人选!

皇帝穿着冕服,高坐于殿,他像是一座巍峨的大山,让很多考生心生敬畏。萧靖看到一个颧骨略高的清瘦青年,心想原来年轻时候的东坡先生是这副模样啊。

官家在考试前几天,收到欧阳修的请罪。欧阳修在外头新收了一个学生,叫做曾巩,曾巩同样参加了这一届的考试。欧阳修在会试改卷的时候发现了一篇好文章,以为是学生曾巩所作,为别避嫌,身为主考官的欧阳修给这篇文章的作者判了会试第二名。

这一篇锋芒毕露的应试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本该得头名。

等待会试的试卷揭开名字之后,欧阳修才发觉文章的作者叫苏轼,他认错人了。他为人正直,向皇帝坦白事情的经过。

“陛下,臣有罪,臣自以为公平,不料存有偏颇……”

“眉山苏轼?”萧靖一听就知道是谁,“无妨,等他来考殿试,若他有真才实学,朕自有判断。”

会试不代表最终成绩,一切解释权归皇帝所有。

殿试这一日,萧靖的目光投向四周,在苏轼的身上停留了一瞬。他眯起眼睛,看到后排有一个年轻人,此人长得和苏轼有几分相似,应当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一众考生们领到题目,先做笔试,笔试结果由考官们大致排列名次顺序,再交由皇帝作最终评价。皇帝可以调整考生的名次,大多数情况下,他会对亲自对笔试成绩优秀者进行口试提问。

毕竟会写文章的人,不代表会当官。谁当状元,谁当榜眼,谁是探花,一定要拿出具体理由,才学足以服众。

萧靖:我瞅瞅,待会儿要提问谁。

萧靖:这一年科举……嘶,好像大佬不少啊。

北宋嘉祐二年的科举考试,全国报名人数四十万,录取进士大约三百人,录取率不足千分之一。这一年参加考试的考生当中,唐宋八大家占了三人,分别是苏轼、苏辙和曾巩。

另外还有一个叫张载的考生,他在眼下的名声不显,但是他有一句名言,让后世好多人记住。他曾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老张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巧的是,这一届科举考生当中还出了另外一个理学家。

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颢,小程年方二十五岁,看起来还挺靓的,不是教科书上皱巴巴的小老头。

半个时辰之后,有官员将诸位考生的卷子全部收上来。萧靖拿到卷子,扫了一眼,老张应当是一甲,小程文笔稚嫩,还欠一些火候。曾巩考得不错,萧靖留意到另外三个姓曾、和曾巩同一祖籍的考生。

不知道是不是曾家亲戚。

若都是一家亲戚,曾家的教育水平真的很了不起。在四十万考试大军当中,他家居然能杀出来四个决赛位。

苏轼的卷子排在前五,而苏辙在一甲当中。

“张载。”皇帝点了一个人名,问道,“你是长安人,你说说,如今长安的境况如何。”

张载出列,他听到自己被点名,是兴奋的。他躬身道:“学生年少时喜谈兵,希望能上阵杀敌,夺回被夏人侵占的大宋疆土。仰赖陛下统治天下,这几年长安百姓得以安居,学生得以静心读书,不被外物所扰。”

萧靖:老张这个答案挺圆滑的,从侧面夸皇帝做得棒。长安人享受太平,不用顾着打仗,能够读书。

“长安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啊。”

皇帝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宋朝的长安不是国际大都市,而是时常遭受西夏人侵扰的地方。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