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 第77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70节

 

“客人,我们这里只收现钱。”伙计回答,“你可以去当铺把皮毛卖了,再拿银子来买布。”

阿尔身上值钱的是一条金链子,用金链子换麻布似乎有点蠢。他呆呆地站着铺子里面,所幸阿莫大叔很快赶到他的身边。大叔看到那么多布料,心中一喜,这正是族人们需要的东西。

“这里的麻布要一钱一匹?”阿莫大叔追问道,“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店里的掌柜刚做成一单生意,回头说:“不能再便宜了,我们都是亏本卖的。东家带着小姨子跑了,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把积压的布料拿出来换工钱……”

这个剧本怎么那么熟悉呢?

蒙古人觉得万分新奇,这样的新闻真刺激啊。“布坊东家带着小姨子跑路、所以便宜兜售布料”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集市,许多部族的人本着“有羊毛不薅就是王八蛋”的心态,将铺子里的各色布料抢购一空。

阿尔让阿莫大叔在店里先选了一大堆麻布,等他去当铺换钱。他用猎来的皮毛换了足足十两银子,把钱交给布坊的管事,族人们把布料拉走。

少年看着自己换来的上百匹麻布,心里美滋滋的。他喋喋不休地说:“以后我还要来大同,这里的便宜真好占!”

他头一次出来做生意,真的成功啦!

当铺掌柜是锦衣卫的探子,他当日写信跟上级汇报:“……城中秩序尚好,无大乱。今日收得白狐皮一张、狼皮十张,折价十两白银。”

这是跟领导要经费的意思。

“可。”

一个月之后,最最最上级的锦堂老人回复:“批准用银,皮草上交。”

然后小张得了几身过冬的毛皮大衣。

萧靖是占了大便宜的美妙心态,他跟老婆讲起这事:“……不知道是哪个大傻子,这么好的皮毛只卖十两。果然开放大同是有好处的,那里的便宜真好占!”

作者有话说:

有引用达延汗和鞑靼部的资料。

关于鞑靼部的经济情况,有参考明朝《确议封贡事宜疏》:“北虏散处漠北,人不耕织,地无他产。虏中锅釜针线之日用,须藉中国铸造。紬锻绢布之色衣,惟恃抢掠”。还有部分资料:“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生锅破坏,百计补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

朱厚照做好人(33)

◎明武宗的锅◎

来到大同的第一天, 阿尔住进去瓦片屋顶的驿馆。他睡不着,推开窗户, 看到夜幕上的一弯月牙, 瞧着跟家乡的月亮差不多。

“这里的房子真好。”

“我今天吃了炒肉,很香,跟皮囊子煮肉是不一样的味道。”

“我想给父汗买一些丝绸回去, 天热的时候应该穿丝绸衣服。我再给哥哥们买点绢,绢比麻布贵多了,穿绢衣才是贵族该有的气派!”

少年在窗边自言自语, 直到夜深才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他第一次出远门, 没有意识到夜间会降温,等到第二天起来的时候说话开始带着鼻音。

“阿莫大叔,早啊!”

阿尔拿袖子擦了擦脸, 他的眼圈有些发青, 但是他的精神很亢奋。他想着昨日“成功”的一次买卖,心想自己今日要大干一场,为部族换来更多的东西!

“阿尔,看来你昨日休息得不好。”

阿莫大叔抬起头,他想要让小主子留在驿馆休息,但是阿尔说什么都不答应。少年胡乱往嘴里塞了一块饼,跑去马厩解下马儿的缰绳, 说要在城里好好逛一逛。

“阿莫大叔,我出去了!”

“啊,果然是小孩子呢……”

中年男人哭笑不得,心想自己当年头一次来到明人的城池, 好像也跟小主子一样兴奋, 怎么逛都逛不够。他从怀里拿出来一小袋银子, 递给阿尔:“这是大汗,啊,不,老爷给我的。老爷说了,黄金很值钱,不要随意花出去,买东西付银子就行。”

这是达延汗怕小儿子出门乱花钱,特意交代心腹属下为孩子保管的。

“我

记得的!”

阿尔紧紧地握着钱袋子,一脸兴奋地冲出去了。他昨日见识过白银的消费能力,十两银子能够买好多麻布!

他牵着马儿在城里四处乱窜,眼神看着各家叫卖的铺子,心里却有着大大的疑惑:“明人的丝绸比麻布要贵吧?绢比麻布要贵吧?”

“十两银子能买多少丝绢?”

“唉,父汗没有告诉我丝绢值多少钱……”

他在路过临街的一处小楼,门边挂着一盏红红的灯笼,灯笼上面画花卉和美人的图案,跟父汗某一年送给他的礼物很像。他停下来瞧灯笼的时候,头顶不慎被什么砸了一下。他抬头往上看,一个脸上扑满粉的女人正站在楼上,一手正推开窗户。

“嘿,小兄弟。”女人笑着冲着他招手,“夜里来玩啊,我是大同婆娘。”

“我又不认识你,我哪管你是谁家婆娘。”

阿尔飞快地从楼下跑了,完全不知道自己刚刚遇上了当地的黑话。“大同婆娘”在大明的内涵,相当于扬州的瘦马。

少年凭着记忆找到昨日的集市,他找到之前的那一家布坊,可惜那里卖的棉布和麻布最多,没有丝绸。他听得有清脆的打铁声音,叮叮咚咚的,富有节奏的韵律。

“你这是卖锅吗?”

他快步走过去,问铺子里的铁匠。

“卖!”铁匠撸起袖子,继续敲着手里的锅子,“我的锅可不便宜,铁刀铁剑不卖。而且你要是买锅,一人只能买十个锅,不论大小。”

皇帝下令,说是不可以卖铁制武器给外族人的。至于限购的缺德主意,是万岁为了防止外族人把铁锅融了,拿去做武器的。

铁是大明的战略物资。

据说到了万历年间,大明的工艺发展迅猛,朝廷专门卖给蒙古人的“铁锅”熔点变得很高。那个时候铁锅不限购,鞑靼人想要熔化后铸造兵器完全做不到。萧靖有些可惜,如今暂时没能攻克这个合金熔点的技术难题。不然朝廷光靠着卖锅,能够挣很多钱。

阿尔盯上早已做好的一排铁锅,他指着最大的那几个,说:“我不要刀剑,我只要锅!我要背好多口大锅回去家乡,给哥哥们和父亲都送上一口大锅。”

他咽了咽口水,继续问铁匠:“请问,请问……你家的锅能做那个炒菜吗?”

在部族里头,铁锅是一种很稀罕的东西。谁家的婆娘能有一口铁锅做饭,这算是一户比较富裕的人家。因为没有会造铁锅的族人,锅坏了也不舍得丢,拿泥巴糊上晒硬又继续用。

不仅是鞑靼部的人缺锅,瓦剌人和兀良哈人也缺锅。大明的穷人说日子很苦,揭不开锅,而蒙古的穷人是压根连锅都没有。从前大明愿意和蒙古人通贡互市的时候,鞑靼人好歹能买到一口锅。等到弘治末年大明关闭国门,大家连一口锅都买不上了。

至于史书上说的,当年的元朝江山如何富丽繁华,蒙古人是如何吃香喝辣。子孙们退回到大漠和草原,想象不出当年的帝国该是何种模样。

在阿尔的幻想当中,那群占据中原的祖先应该能用上铁锅,天天吃炒菜吧?

蒙古人能造铁盔甲,但是对于铸铁锅的技术尚未掌握。

少年拿出自己兜里的银子,迫切地问:“大的锅要多少钱吗?我要买能炒菜的锅!”

铁匠停下了手里打铁的动作,想了想:“那口大锅要一两半银子,最小的那种铁锅要八钱银子。”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