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 第80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08节

 

“我,维拉。”维拉羞红着脸说。

“原来是韦小姐!”有学子露出笑了一下,他又问,“这几位小姐都是姓韦吗?”

维拉指了指自己的同伴,说:“她是维多利亚,她是维加。”

这在不太懂外国文化的明朝人看来,三个佛朗基姑娘都姓韦(维),应当是“韦(维)家三姐妹”。

旁人问佛朗基是一个什么国家,维拉说“甚好”。有人问佛朗基的人文习俗如何,维拉说“甚好”。还有人问佛朗基人的疆域有没有大明大,维拉说“甚好”。她最近跟好几个学生走得很近,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之间总是容易擦出爱情的火花。

“我看她是一个好好小姐,只会说甚好。”在国子监上学的阿拉坦露出嫌弃的表情,“那位韦小姐不是一个聪明人,从她嘴里套不出什么话儿。”

这个小屁孩对女人有偏见,认为女人办不了什么大事。他写信回去鞑靼,询问佛朗基人的事情,目前还没有得到回复。

“佛朗基人能航行那么远的路程,并非是贫穷的国家。”跟阿拉坦作伴的朱新典说,他打了一个比喻,“就好比郑和下西洋,所费甚多。修建大船要钱,沿途的补给和食物也要花钱采购。”

典哥儿认为,佛朗基人能在海上走那么远,他们的兜里肯定有钱。

阿拉坦摇了摇头说:“补给和食物不一定是买的,典哥儿你太正直了。只要佛朗基人有武力,他们可以上岸,抢来需要的一切。我听闻满剌加已经亡国,可见佛朗基人多次劫掠岛民。”在鞑靼,部族过冬没有吃的,去汉人的领地抢就是。

什么叫给钱?

大汗出门从来没花过钱!

远在鞑靼的达延汗,他的想法跟孙子完全一致。大汗想着过冬难熬,该从早秋开始勤快打劫。他这次吸取教训,不打算攻打边陲小镇,反而把目光瞄准大城市。

宣府,大同,这两个军镇挺有钱的,尤其是大同的美女最多。干一笔大的,族人们的老婆本和老婆指不定都有了。

这回大汗不打算让几个倒霉儿子出兵,而是准备亲自带兵。他瞧着自己生的蠢货看着就生气,图鲁兄弟几人,他们屡次出兵,没打过胜仗!

他思来想去,什么时候出兵好呢?

八九月是粮食秋收的时候,然而汉人多防备,不能轻易得手。倒是七月是一个好时节,他见孙子写信回来,说大明皇帝在种植从佛朗基来的新粮。

嘿嘿,大汗打算上门帮人收割粮草呢。

“汉人是不是喜欢在七月拜神?七月出兵能出其不意啊!”

“什么玉米,什么土豆,到底是什么味儿的?”

“听着应该是能当粮食的!”

作者有话说:

打劫的情节有参考《明史》:“秋七月乙丑,小王子犯宣府、大同。太监张永提督军务,都督白玉充总兵官,帅京营兵御之……辛丑,小王子犯白羊口……己未,小王子入宁武关,掠忻州、定襄、宁化。九月壬戌,犯宣府、蔚州。”

达延汗整天过来打劫,几乎每年都打,压根没消停的。感谢在2021-12-14 23:11:35~2021-12-15 23:58: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鱼非鱼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朱厚照做好人(81)

◎明武宗的玉米被人偷了◎

万岁叮嘱一定要把玉米和土豆种好, 这两样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春天播下种子,等到秋天的时候该要收割了。皇帝的皇庄在国内范围很广, 比如在宣府, 又比如在大同,到处都有他的地儿。

官员们组织农户耕种新粮,他们眼看着玉米杆子越长越高, 长出一根根棒状的果实。最早能吃的是玉米笋,是玉米的嫩果。萧靖即使知道玉米笋能吃,他从来没提起过。

他怕别人效仿。

“要炒那么一盘玉米笋, 将来会少得几十斤玉米, 这样不划算。”他私底下跟张嫣说话,“玉米全身都是宝,玉米杆子和叶能喂牲口, 玉米须好像能入药治病, 嫩玉米好吃,甜,比老玉米水分更足。”

万岁没吃玉米笋,他又等了好一阵子,吃到蒸的嫩玉米。这会儿的玉米并非后世特意培养的甜玉米品种,清香味比较淡,却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萧靖开始发愁, 玉米采收是一个辛苦的活儿。以前他看过农村的人们亲手将玉米从杆子上掰下来,几亩地的活计能把一家人弄得苦不堪言。掰完玉米之后,还要人手给玉米剥壳,露出里面的一整根肉, 将玉米挂起来晒干。

等玉米棒子晒干之后, 再把玉米打成玉米粒。玉米粒便于保存, 可以再弄成玉米碴子或者玉米面。

“土豆是不是也要收了?”

两人说着玉米,张嫣提醒他。

“是啊,土豆长在地里,要一个个挖起来,收割的时候很耗费人力。”萧靖揉了揉眉心,“要是有机器收割机就好了,机器在田野里开过去,能够一下子把地里的土豆全部翻出来。”

==

在大明,机器收割机没有,但是可以有鞑靼牌收割团队。

达延汗派出去的探子们终于打听清楚佛朗基人送来的新粮品种,在北京名气最大的,一个叫玉米,一个叫土豆。玉米,顾名思义,果实长得跟玉石做的米。至于土豆,听说是埋在地里生长的,跟红薯山药之类差不多。

探子们偷回来一小袋嫩玉米,达延汗自己吃过煮玉米,确定是能果腹的食物。鞑靼人还挖了几株土豆回来,达延汗第一次吃的时候土豆没煮得完全熟透,害得他窜稀两日。

“这个土豆,有毒啊!”

大汗捂着肚子,额头不断冒出来冷汗,脸上的表情十分痛苦。他吸取教训,第二次让厨子把土豆煮得快化开来,几乎煮成了土豆泥。他把土豆泥赐给长子图鲁,图鲁吃了一大碗,身体杠杠的。

达延汗让图鲁再吃生的玉米棒子,图鲁吃得喷香,半日后身体没出现问题。

“看来土豆是要多烧一会儿,而玉米可以生吃。”大汗心中有了判断,“蒙古去劫掠汉人的时候,先抢玉米,再抢土豆!”

七月,皇庄里的玉米刚长得颗粒饱满,大部分玉米尚未被人收割。

萧靖纠结要不要多雇佣农户,帮忙采收玉米的时候,鞑靼人打过来宣府和大同。这群鞑靼人骑着马,趁着夜色一头扎进去玉米地里头。骑兵们从马背上翻身下来,一人拿着一个麻布袋子,摘了玉米棒子就往麻袋里丢。

那种干活的利索劲儿,要是万岁在现场,估计要给他们鼓掌!

多专业的鞑靼秋收团队,关键是不要钱!

看管皇庄的护卫队见鞑靼人多,大部分人扛了一阵子,实在是抵挡不住。护卫队护送着种地的农户们逃出去包围,鞑靼人没有拦着他们。

“拦他们干什么,人肉又不能吃!”一个鞑靼的小头目催促着手下的人,“快,大汗下了命令,让我们把这些玉米都摘了,玉米杆子拉回去喂马!”

数千个鞑靼人扎堆在玉米地里干农活,鞑靼人多放牧,估计这会儿是他们这辈子干过最多的农活。好多人累得腰几乎直不起来,总算在天亮之前把自己手里的麻袋装满。

达延汗见自己的将士搞来那么多玉米,喜上眉梢。他偷学到汉人储存玉米的方法,传令下去:“各部把玉米的壳连夜剥了,再清理出来干净的地方。剥好的玉米倒在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