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 第81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15节

 

“能挣钱就行, 别人喊你小柳生, 你不许不答应!”柳生很严厉地跟儿子讲话,“管他姓啥呢,你要是饿死,祖宗的血脉也留不下来了。”

小柳生搓了搓红彤彤的鼻子,他闻见蒸笼里飘出来的面香越发浓郁了。他扬起一张脸,问:“爹,你不是让我认门口的那棵大柳树当干爹吗?以后我跟干爹姓了, 你咋办?”

认干爹是一种习俗,尤其是身体不好的小孩会认石头、大树当干爹。据说孩子的坏运气会转移到“干爹”的身上,这样孩子能够健康地长大。

柳生不是京城本地人,他算是京漂。他带着婆娘孩子来到北京, 想发财。当年小柳生还小的时候, 孩子整天哭个不停, 吃了二两银子的药依旧不见好。一个算命的瞎子饿昏在路上,柳生好心给了瞎子两个馒头。瞎子指点他:让孩子认了门口的大柳树当干爹,孩子跟干爹姓,不仅孩子能旺起来,亲爹的能旺起来。

柳生将信将疑,他头一铁,让小柳生认大柳树当干爹。他喊儿子“小柳生”,别人以为他家姓柳,喊他“柳生”。柳生在租赁的院子前面开了一家小吃摊,摊子名叫“柳记”。

附近住的人家,当家的妇人经常说:“娃,去柳记买五个馒头,再买五个豆沙包。”

小孩不懂:“娘,柳记在哪里?”

“门前有一颗大柳树的,就是柳记的铺子!”妇人说,“不许贪玩,不许偷吃,快去快回。”

柳树是很好认的标志,路过的人一眼能瞧见。靠着门口的大柳树,柳记的生意很好,馒头和豆沙包卖出去好多。柳生有一个祖传酿黄酒的方子,酿造的黄酒滋味醇香甘甜。他的梦想其实不是卖馒头包子,而是卖酒。

他做梦都想开一家三层楼高的大酒楼!

然而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在于一个“钱”字。

柳生没钱,他自己酿了黄酒,偷偷地卖钱。他险些被当差的锦衣卫抓进去坐牢(无证经营),幸好那位大人喜好杯中之物,大人喝过他家的酒,手一松把他放了。再后来又来了另一位大人,那位大人年纪很轻,却有很多门路。

那位大人告诉他:“最近新开的蒸汽火车上面可以卖小吃,但是只招五个人。车上能坐两百来号人,如果你家的东西好吃,一趟下来起码能做五十几单生意。而且火车上面食物的价格可以是平时的两到三倍,卖得更贵一些。”

蒸汽火车,卖吃的?!

柳生半信半疑,他卖票坐了一趟火车,跟乘务员表明了来意。他从布包里拿出来自己家里招牌的烤馒头和豆沙包,几个乘务员试吃之后,认为他家做的挺好吃。

“我们要跟上面头儿反映一下。”乘务员没有决定的权力,他拿走了一个包子一个烤馒头,下火车的时候找到领导。领导吃过柳记的东西,同意让柳生在火车上卖吃的。

“我们有一点要求,若是做不到,立刻滚蛋。”领导的话说得难听,“吃食要干净,不能叫人吃了拉肚子。坐火车的许多都是贵人,不能吃坏了贵人的身体。”

“是该这个理儿,小民都晓得。”柳生点头哈腰。

柳生被选上了,他是能够在蒸汽火车上面做吃食买卖的五个人之一。后来他看到了另外四个人,一个是卖茶水的、一个是卖话梅果子干的、一个卖肉火烧的、最后一个是卖蒸米饭的。

柳生带着儿子卖烤馒头和豆沙包,他家的生意在五人当中算是不错。小柳生帮忙把蒸笼和手推车抬到车厢里面,他家在手推车里面加了一个烧炭的小炉子,一头供着蒸笼的热气,另一头能够把馒头烤热。这样一路叫卖下来,东西都不会变凉。

火车在凌晨三点发车,许多在外城买下房产的官员会在这个时候坐车到内城上班。他们是柳生眼里最好的客户,人傻钱多的那种。

外城的地价房价便宜,同样花上二三十两银子,能够买二进院子。而在内城想要用同等的价格买房,估计房子要小一倍。

(明朝房价比宋朝便宜多了,万历年间某位太监卖房,他的房子总共一千多平米,售价一千三百两白银,平均下来15两一平米,而这种房子在明朝已经算得上是豪宅。)

照理来说,内城的房子是贵一些,但不至于当官的买不起房。就拿年收入七八两的普通百姓来说,只要人勤劳肯干,在北京奋斗几年,买个一厅两房完全不成问题。

为何很多官员不在内城买房?

不是他们买不起,而是法律规定不给买。

律法规定:“凡有司官吏,不得于见任处所置买田宅。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官的不能在工作地点买房,违反的人要被鞭打五十,开除职务,房子被没收。原本定下这个法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官员低价买房,而造成的受贿现象。

萧靖:这个律法不太人性化。

萧靖:买房买房,谁不想要有一个窝呢?

萧靖:人家寒窗苦读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当上官了,结果连个窝都买不了?

万岁说:“在北京内城上班者,允在北京外城买房。每家限购一处房产,政策试点一年,观其推行情况,再考虑是否推广至天下。”

皇帝这样说,当官的没有不响应的。

想要买房的人多着呢!

外城的房子几乎可以说是拔地而起,很多手里有几个钱的官吏纷纷跑去买房。他们在外城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每日坐火车上班,看着窗外的景色,心里美滴很。车厢里有小贩叫卖吃食,手里有两个余钱的乘客,不妨买一份尝尝。

“烤馒头,烤馒头,又香又脆的烤馒头——”

“豆沙包,今早现熬的红豆沙,又沙又甜好滋味——”

小柳生喊得满头热汗,他清脆的声音吸引到许多人的注意力。这边厢有一个年约四旬的男人招了招手,“这边,给我来两个豆沙包。”

“爹,那边!”

小柳生手一指,柳生当即推着小车过去。他用双手递过去两个豆沙包,油纸包着的豆沙包热乎乎的,掰开松软的面团,里面是熬得又香又甜的豆沙。

“好香!”

刚买到豆沙包的男人啃了一大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对于半夜起来的上班族而言,吃到一份带着热气的美味早餐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吧。

尽管在火车上卖的吃食比外面贵多了。

跑一趟火车下来,柳生装钱的箱子满了,他快活地带着小柳生下车,准备回家拿上下一批的烤馒头和豆沙包。他和儿子在外头做买卖,婆娘在家里蒸面食。

他在门口喊了一声:“孩子他娘,东西蒸好了没有?”

“快了,快了。”妇人在厨房忙进忙出,她看到小柳生冲回来屋里喝水,赶紧给儿子塞了一个包子,“这是我格外给你包的肉包子,莫要跟豆沙包弄混了。你在这儿吃了再走,不差那么一点儿时间。”

小柳生囫囵吃着肉包子,三四口把包子咽到肚子里面去。刚拿出来的肉包子很烫,烫得小孩忍不住翻白眼。

“娘,下一班火车还有两刻钟要开了,我和爹要快点赶过去了!”

妇人催他:“那你快去。”

柳生忙着把第二批豆沙包和馒头送到手推车上,小柳生跟着他身后,父子两人又踏上了卖吃食的路上。柳生在五十岁的时候混成了老柳,全靠在蒸汽火车上面做买卖,他终于攒够了建大酒楼的钱。

他买下一块地,建了三层高的大酒楼,雇了十个厨子。柳记酒楼的生意好,专门来喝酒吃菜的食客络绎不绝。老柳不再到火车上叫卖,火车上消失的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