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 第91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19节

 

度的集权并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当权者没有一个好脑子的时候。如果皇帝把手里的权力分散出去, 这能否延续一个皇朝的生命?

邹长生不知道,也不敢说,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是对的。

不过他可以肯定的是,英吉利国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嘛?英吉利国的将来如何,他们大清兴许可以从中参考一二。

一群大清留学生刚进入英国的时候,他们说着口音奇怪的英语,在泰晤士河附近租了一处带花园的宅子。他们自称是来自东方的商人,卖出的茶叶和丝绸很能坐实他们的身份。精美绝伦的丝绸帮助他们快速地进入当地的社交圈子,他们在剧院、音乐会、舞会等地方打听到各方的消息。

胆大包天的邹长生甚至给自己捏造了一个大清贵族的身份,他自称是东方的伯爵。

在英吉利,遥远的大清对于人们是传说中的国度。这个国家产出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在伦敦十分有名。当一个“伯爵”出现在伦敦的时候,许多热情的贵妇都向“伯爵老爷”投来青睐的目光。

贵族的身份总能让人高看一眼的。

这位年轻的伯爵有着一头丝绸般顺滑的黑发,眼眸是和夜空一样漂亮的黑。他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举着一把画着山水画的油纸伞,行走在小雨当中,这是泰晤士河旁边难得的一景。有年幼的卖报童冒着雨水向他冲来,哀求道:“这位好心的伯爵老爷,买一份报纸吧,买一份报纸吧——”

“你这里有那几种报纸?”邹长生已经学会了伦敦的口音,除了个别晦涩难懂的词汇,他的口音真是流畅极了,“叫我看看,如果有可以的话,我愿意给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卖报童露出激动的笑容,脸色涨得通红。他太高兴了,果然这位来自东方的伯爵大人真是富有极了。

小孩把湿漉漉的手在身上擦了擦,然后翻着手里的包,他举着好几份不同的报纸,竭力不让雨水沾湿报纸上的油墨。小孩不停地大声介绍着:“伯爵老爷,这是《每日新闻》、这是《晨邮报》……如果您再给我一些时间,我能给您送来今天的《晚邮报》!”

“《每日新闻》和《晨邮报》我各要五份。”邹长生递过来小巧的一枚银币,“在星星出来之前,你能把《晚邮报》送到我的住址吗?你知道我住在哪里吗?”

“知道!”卖报童用力地点着脑袋,在他们的圈子里早已传遍了,有一群来自东方人住进了泰晤士河附近的别墅。

这群来自异国的老爷们出手阔绰,他们带来一箱箱时兴的丝绸,能让许多贵族太太们疯狂。他们还带来许多东方的小玩意儿,能在伦敦卖出高昂的价格。

邹长生拿出一条丝质的帕子,将帕子递给卖报童。他温声道:“可怜的孩子,擦一擦脸上的雨水吧。你叫什么名字?你跟我在大清的弟弟年纪一样大。”

小约翰紧紧地握住那条丝帕,高兴得快要昏迷过去。他的眼睛被雨水模糊了,道:“嘿,伯爵老爷,他们都叫我小约翰。我的父亲叫做老约翰,我的哥哥也叫做约翰!”

一家男丁共用一个名字,这在大清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这在英国是很常见的,邹长生已经打听到,死去的老国王叫做乔治,如今的国王也叫做乔治。邹长生甚至猜想,下一任国王兴许也叫做乔治!

他跟小约翰约定好报纸的事情,道:“以后你每日都过来我住的地方,你把报纸交给我的同伴,他们会给你钱的。当然,报纸不能有错漏,不能自字迹模糊,不能脏污的地方……”

“伯爵老爷,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把最好的报纸给您送过去!”小约翰握着丝帕,一边尖叫着,一边飞快地跑开了。

邹长生拿着今日的报纸,笑着摇了摇头,他回到了留学生们居住的据点。这个地方是大家一起住的,大家在一块儿商量,心里都盼着为皇上办成大事。

报纸是了解一个国家制度和民情、很好的工具。

伦敦街头有许多小报,邹长生负责的是卖报的任务。他把报纸摊在一张大圆桌上面,一群年轻人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今日的报纸到了?快看看,都讲了些什么事情……”

邹长生瞄了一眼,道:“今天头版讲的是杜松子酒法案。”

一个口才好的小伙子大声把报纸的内容翻译成汉语,另外一人拿着笔和纸,将内容以汉文快速记录下来。

【杜松子酒法案通过,政府加强对杜松子酒加以管制和征税。哦,杜松子酒法案确实应该推行,联想到之前的迪福尔案,杜松子酒泛滥让人震惊!迪福尔是一位守寡的年轻女子,她在周末带着女儿玛丽外出,之后玛丽便失踪了。真实情况是,酒鬼迪福尔勒死了自己的孩子,卖掉了女儿的新衣服,只是为了去买杜松子酒……】

邹长生听着同学对这一则文章的翻译,他不由得皱起眉头。杜松子酒在英吉利泛滥,对下层贫民造成的影响真是坏透了。为了一件衣服而害死自己孩子的事情,居然真的会发生?

他禁不住联想到鸦片,恐怕鸦片泛滥之后,造成的后果会比杜松子酒坏多了。他见过鸦片上瘾的人,比伦敦街头酒瘾发作、醉得袒胸露乳的妇人更加可怕。

皇上一力禁烟,是明智之举!

在座的都不是傻子,讲完这一则新闻之后,有同学发出感叹:“英吉利能酿出那么多杜松子酒,耗费的粮食不在少数。可见农作物的产量十分之大,在供给百姓温饱之余,还能有余量拿来酿酒!”

“杜松子酒造价低廉,又是烈酒,其成瘾性和麻醉性强。爱其者多是穷人,而非贵族。贵族权力虽大,但是穷人人数众多,我看英国政府想要禁止杜松子酒,恐怕一时半刻未能有成效。”邹长生甚至想到一个荒谬恶毒的念头,“等到哪一年粮食歉收,杜松子酒泛滥的问题自然就没了!”

饭都吃不上了,哪里来的粮食酿酒呢?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哪个国家都

是准确的。在英国的食物价格并不高昂,这群大清的留学生们生活得还算滋润。

翻译完这一则关于杜松子法案的头版新闻,已是用去大半个时辰的时间。邹长生给同学们泡了一壶红茶,让大家在工作之余可以休闲一刻,再提起些许精神。大家不爱吃英吉利的食物,有同学自告奋勇为大家去采购食材,并且加以烹饪。

邹长生摸了摸肚子,心想也该是吃饭的点了。

英国不产水稻,多产小麦、大麦、燕麦等作物。有出身北方、擅作面食的同学买来小麦面粉,又买来三四磅新鲜的牛肉和一篮子菜蔬,提议道:“今天做牛肉包子,大家看成不成?”

“成!”“太好了!”

众人对于这样的餐食是举双手欢迎。

大清禁止食用耕牛,在座的人在国内几乎很少吃牛肉。但是牛肉在英国价格低廉,一磅牛肉的价格在三便士左右。便士是英国最基础的货币,一英镑等于二十先令,一先令等于十二便士。

一户英国农民辛苦耕作,他们一家一年的收入大约在十五磅左右。按照三便士一磅的牛肉价格来计算,他们一年下来能买一千多磅牛肉!

(英国一磅约等于09市斤。)

那个出去买菜的留学生说:“我问过卖肉的大叔,他说农民每天都能吃上黑麦或者大麦做的面包,每周至少吃两次烤牛肉或者烤羊肉。羊肉的价格比牛肉低一些。我拿着报纸的内容跟大叔讲,大叔竟然也是识字的,他也在看《每日新闻》!”

下一秒,他的情绪有些低落:“在我爹娘半个月才吃一回肉,我爹认识的字不算多。”

英国底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