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可柳姑娘是个头一回的新手,没轻没重,怕做错些什么。秦姑娘昏昏睡睡,她在那儿念个不停。
“阿安?困了么?累不累?疼不疼?要不要起来洗个澡的?晚上也没吃什么,你饿了么?”
她见秦姑娘不说话,还道是自己逗得太厉害,惹她气恼,是以不肯搭理自己。柳舒扶着她腰,拱到秦姑娘边上,漆黑里伸出去手去将她脸上细细摩挲了,挨上去,倒是怯起来。
秦大凑上去,额头抵着她,低声道:“你既不困,半夜里打水来实在麻烦,不若到天亮再洗吧。”
柳舒还未反应过来,就听得被子一声响,秦姑娘嘴里的酒香花香一股脑涌过来,染了她一身。秦大笑笑:“想必是过了子时。昨日阿舒生辰,什么都听阿舒的。今日想来,得听我的了。”
她俩嬉闹来,鸡鸣方才歇下,二人裹在被子里,相拥而眠。
重阳 糍粑、重阳糕、菊花酒,还有一个秦姑娘。
双九重阳至,登高采茱萸。
柳舒生辰过后不久,便是重阳佳节。
她两个上次玩得太累,第二日睡了整整一天方才转醒。卿婶白日里来过一次,许是没料得家中无人似的,留了好几样东西在门边,秦大拿进来看,是些聘礼的样子。婶子怕届时店家凑不齐货,想叫她自己先瞧瞧合不合心意,到时先同各处店家要上,备好。
秦姑娘向来信她的眼光,自是没意见,柳姑娘是秦大两手空空上门,也要薅满十车嫁妆跟着她跑的,自然也没什么意见,尽数托付卿婶。
柳舒这两日得了簪子,除非睡觉,没见取下来过。往日都是首饰去配衣裳,这几日便要衣裳去配那簪子,若不是村中无人晓得这发簪底细,她恐怕要盛装打扮,戴着这簪子在花庙村里转一圈才肯罢休。
“不知十二抬够不够。”
秦大正在那儿做重阳糕,柳舒生着火——她前几日累得手酸,这几天净打着多干活多长力气的算盘,做事积极得很。
“嗯?什么十二抬?”
秦姑娘点了一点糯米粉在她鼻子上,笑道:“你的聘礼……都说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生气。我出不起十里红妆,除去成婚娶妻一定要有的聘礼,只能再凑上两抬。”
柳舒没料得这几日她竟是在愁这个,立时靠在她腿上笑起来。
“别怕别怕,柳姑娘定是要嫁的,”她念叨着,抬头去看,“我爹要是横竖看你不顺眼,不如你嫁进来得了……便就说是倒插门的女婿。他瞧女婿生气,瞧女儿媳妇总不会生气了?说不定还要好生骂我一顿。”
秦姑娘喂一颗蒸熟的豆子给她,柳舒咬着她指尖,含含糊糊地讲:“这就是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哪轮得着他同意不同意的。”
秦大用剩下的手指摩挲她下巴,笑道:“这么说来,还是我占便宜了。”
柳舒握着她手,去捏她掌纹,嘿嘿一笑,像个吃了糖的傻子般:“那哪儿能,那是我便宜占大了。什么也没干,从天而降这么个厉害媳妇,白吃白养,晚上还给暖床。”
秦姑娘分开两指,去戳她露出来的梨涡。两人也不知在瞧什么,望了好一会儿,柳舒当先失笑一声,秦大拿过洗净的山楂喂她,又去忙菜了。
依着花庙村这边的习俗,过节日常吃糍粑,秦大锅里蒸着一笼糯米。她手上捏的重阳糕,若真说来,是柳舒母亲那边的习惯。江南少险山,登高无处,就用“糕”来替。柳舒提过一嘴,她今日便试着来做。
此物说来不难,糯米粉与粳米粉,连同那些瓜子仁、红枣、桂花,拌上糖、油细细揉好,如蒸发糕一般上锅蒸熟就是。秦姑娘一气做了二十来个,捏圆捏方捏成菱形都有,在蒸笼上隔着纱布摆好,盖上盖子。
新打的糍粑得配上豆面,黑白芝麻捣成粉,里面拌上白糖、豆面,做成糍粑粉,放在盆中。她弄完这些,去搬石臼来,方把两根捣棍上残存的水擦干净,就听柳舒嚷着:“阿安,糯米蒸好了。”
捣糍粑很是需要些劲力,那捣棍最细的地方也有成人小臂粗,两头粗圆,柳姑娘一隻手握不过来,干不得这活儿。秦大看她抱着那棍子都嫌重,笑一声,去隔壁叫了秦福来。
蒸好的糯米用纱布整个提起,倒进石臼中,石臼事先得用热水刷一遍,里面带一层水,否则糯米粘底。秦大与秦福,一前一后,一上一下,那捣棍将糯米如用手揉面一般,反覆搓打,把里面颗粒分明的米粒,舂打成粘稠一片的糯米团——这中间不能歇气,否则糯米凉下来便会硬出一层壳,难以捣碎,也会因冷热不均,而沾在石臼底。
糯米团打好,柳舒拿着盆子在旁边等,他俩用捣棍一起趁着还有黏性,提起来,丢进去。那团子重,柳舒差点没摔一跤,忙放到一旁小桌上。
秦福这会儿有点儿累,将棍子拄在地上,扯了两块上面沾着的米团吃。他见秦大去洗手,笑嘻嘻将另一根棍子递给柳舒抱着。
“嫂子尝尝?我哥以前可都直接抱着这棍子啃的,说是比手搓的香。”
秦大拿了糍粑粉和几个碗,腋下夹着圆簸箕出来,就见柳舒两手提溜着捣棍,正在吃那上面的糯米团。她横瞪一眼秦福,没好气地扯了两个拳头大的糍粑团在碗里,给他满满撒上糍粑粉,往秦福手里一递:“赶紧滚蛋。”
秦福得着吃的,端上碗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