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不过李娘子和李歆都拒绝了。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从后面绒花的分成里面扣,这些钱他们先拿回去用。考虑到后面自家还要建房子,傅文钰答应了下来。
离开李家的时候,三人都很惊讶。
一走出李家的门,傅蓉最先开口,“娘,好多钱啊!”
她刚刚一直忍着没说,就是担心自己说出来后,会让李家,尤其是李家下人看低了,现在一出门只有自家人在,她便没忍住发出了感慨。
周氏也有些恍惚,“是啊。”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钱袋,加上这十几两银子,那他们家就有近七十两的存银了。除了五十两是儿子挣的外,其他都是她们娘俩挣的。
周氏从未一下子挣过这么多钱。
即便是年轻,眼神更好的那会儿,她绣一副大件的屏风,也是要辛苦两三个月,甚至是半年的。更不论后来眼神不好,绣不了细线之后。
而傅文钰则是惊讶于绒花在古代,是比较珍贵的饰品。
看来两家合伙的这门生意,还是有前景的。
至于今天卖的那十几两银子,对他这个火力全开一天能写一万字,十天完结一本话本的触手怪作者来说,并不会让他的内心起太大波澜。
所以他率先朝外走去。
“娘,挣了这么多钱,我们去逛逛吧。”
“我打听过了,柳州城内好玩的地方很多。可以去茶楼听戏、听说书人说书,也可以去市集买东西。对了,既然决定要做生意,那工具也要多备几份。特别是尖嘴钳,刚才你们都试过了,很好用。”
“还有家里要建房子了,米不用买,但是油盐酱醋,还有肉都是要买的。娘,你跟妹妹后面要到城里来帮忙,那不如建房的时候,我们请人给叔伯兄弟们做饭吧。二婶就算了,我看六婶不错,青菜什么的还可以在她家买。”
周氏摸着兜里的银子,底气十足,“那娘回头跟你六婶说一声。”
她并不是不舍得花钱的人,之前不花只是因为没钱,现在有钱了当然会想让自己轻松一些。更何况手里的这十几两银子以及那一张契书,也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于是三人先去了打铁铺,将傅文钰之前定的工具再定了几份,做绒花需要用到的细铜丝也定了一大箱子。然后再去了城门附近,百姓们最喜欢逛的西市,之前他们家的鸡和羊都是在这里买的,价格公道。
需要的东西买完之后,傅文钰想起陈地主家的漂亮三进四合院。于是又去找了精于此道的老师傅帮忙画张图纸,并定好了上门时间。
午饭之前在李家吃过了,而等这些全部忙完,已经差不多到了晚饭的时间。因为之前提起的茶楼听戏、听说书等统统没时间去,于是他干脆提议晚餐去富贵酒楼吃。
那里的好菜,他早就惦记上了。
不能吃但看看也好啊。
他可以点一桌的鸡蛋,然后闻着肉味吃!
……
听到要去酒楼,傅蓉下意识地看向了周氏,而周氏却没同意。
她从李家出来的时候还高兴自己挣了钱,但随着后来傅文钰毫无节制地一通花,虽然花的是他自己的钱,但她看着也有些心疼了。
“算了,我们还是回去吧。”
“家里还有昨天剩的茶叶蛋没吃呢,而且你刚才不是说要煮什么奶茶,还特地买了一斤茶叶。那个画图的老先生说,要按你那样的想法建座宅子,得要五十两往上呢。虽然不用一下子全拿出来,但我们也要省着点花。”
傅文钰遗憾道:“那好吧,等我们出孝了再去。”
他还是很想去富贵酒楼的,总觉得那些以‘羊’开头或者结尾,以‘鸡’、‘鸭’、‘鱼’、‘鹅’等开头或者结尾,经过蒸、煮、焖、炙、炖、炒等等烹饪手法,加了葱、姜、蒜、大酱、胡椒、茱萸等等香料的美食,肯定非常非常好吃!
可惜不能吃。
傅文钰遗憾地登上了回程的牛车。
回到家后,天色已暗。堂妹春花已经把吃饱喝足的羊牵回来了,家里也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傅文钰连忙给她塞了几个在集市上买的果子。
“春花你拿去吃吧。”
“记得明天早上来我们家喝羊奶。”
春花离开之后,傅文钰和家人一起,将买回来的东西一一放好。然后周氏去做饭,傅文钰则和妹妹整理东西。
奶茶是第二天早上做的。
傅文钰虽然喝过很多次奶茶,但自己做却是两辈子的第一次。
俗话说多做多错,所以他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茶叶加到羊奶里面一起煮。羊奶当然是新鲜刚挤的,煮开放凉之后会在表面凝结出一层厚厚的奶皮,加了茶叶和红糖之后则由乳白色变成了淡褐色。
奶香、茶香及甜香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股非常好闻的味道。
“真香啊……”
有香甜的奶茶喝,而且还不用赶稿,每天睡到自然醒,真是美好的生活。而品味着久违的奶茶,有那么一瞬间,傅文钰觉得干脆去城里卖奶茶算了。
不过也只能想想,不管是牛奶还是羊奶,在古代的成本都不低,更别说还有茶叶了。而且奶茶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能赚个辛苦钱。
而在傅文钰喝奶茶的时候,柳州小报再一次印好,分发到了城里的许多地方,其中就有大商人唐员外的家里。
唐员外以前是没有看话本的习惯的。
作为柳州境内数一数二的商人,他手底下的生意很多,而且大半都需要他亲自拿主意,因此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碌,连家中幼子都很少管教。
这次对话本感兴趣,还是他前几天在外面应酬的时候,听某个重视的客人提过。今天两人又要见面,所以唐员外就让人拿来看看,待会好跟对方多聊几句。
唐太太是个性情爽利的妇人,她稀奇地看着手捧小报的唐员外,打趣道:“老爷,你怎么看起小报来了,你不是说看见了字就头疼的吗。”
“这会儿不疼了?”
“还好,还好。”唐员外抖了抖手上的柳州小报,跟唐太太解释了来龙去脉。
听说唐员外看小报是为了和客人有共同话题,唐太太竟是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她好奇地问道:“是什么样的话本?”
唐家并不是那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家,娶的媳妇也是识字的,所以现在见她感兴趣,唐员外便解释:“是一篇关于‘换子’的话本。”
唐太太诧异着重复,“换子?”
唐员外道:“是啊,话本里说的是某个叫做‘平安县’的地方,那里有一户人家姓王。他们家人口简单,王员外呢跟我一样,是做生意的。”
“他早出晚归,时不时还要出趟远门,忙得很。”
唐太太点头,“那是跟老爷你有些像。”
“是啊,还有更像的呢。”
唐员外好笑道:“他们家也有一个儿子,不过他们家这个儿子是假的。说是出生那天王员外刚好不在家,于是家里的一个奶嬷嬷就趁机把王员外的儿子跟自己的孙子调换了!”
“也就是说,王家在给别人养孩子,你说稀奇不稀奇?!”
“真真是奇事一件啊。”
唐太太不敢置信,觉得匪夷所思,“换孩子,一个奶嬷嬷,居然换了主家的孩子?这这这,这满府的人都是吃干饭的吗?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而且那位王家太太,难道就没有发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