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24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9节

 

一张巨大的大明堪舆,被摆放在最显眼瞩目的位置,上面描绘着大明的十二道地形、天下官道驿路、南北边塞,以及辐射到域外一定范围的简略草图。

在一旁则是一副小一些的,囊括了广东、广西、云南三道及整个南方的堪舆。

只是出了三道之后,就显得有些简略,除了大城和大的关隘要道之外,很少有更加详尽的描述了。

此刻,朱允熥便站在老爷子朱元璋和老爹朱标身边,爷孙三人盯着面前着两张堪舆,自己研究着。

“知道为何会答应你南征的请求吗?”

“过往朝廷捉襟见肘,处处都要以中原赈济、九边御敌为要,历来北方也是为祸我中原的地方,爷爷只能将全部心思,将大明的全部精力,都用到北边。”

“如今,浙江道、倭国,你于军国之事上所做的两桩事,便为朝廷弄来了数百万担的粮草和钱钞。”

“爷爷因为你,便有了底气。”

“朝廷,也因为有了钱,变得更有底气。”

朱元璋低声念道着,目光则是飞快的在南方堪舆上搜寻着。

他是开国的皇帝,军略自然不差,脑海中更是在构建着军略的详细步骤。

这就是金钱的力量!

只要有钱,皇帝能四面开战。

只要有钱,文官也能呼吼着征伐。

朱允熥不确定,往后的大明会不会再一次重回到连皇帝的内帑都能跑老鼠的地步,但他想要趁着现在,让大明能够走出去。

抢占先机。

从而试图去改变那往后数百年的命运。

这时。

殿外传来了奏请声。

“臣等奉谕奏对。”

高瞻远瞩的皇太孙

殿外的通禀声,打断了朱允熥的幻想,也让沉浸在军略谋划之中的朱元璋回过神来。

“叫进。”

皇帝的声音,在武英殿内缓缓的发出。

接下来,一片密集且小频率的脚步声结群出现,便见一群飞禽走兽绕过殿前那副亲军出巡图到了殿内。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太子,参见太孙。”

大明朝原本只有两位君主,现在有了三位,大臣们问安的口水费的就更多了。

朱元璋接过孙狗儿送上来的茶水,捏着碗盖轻轻的抹去表面的茶沫,饮了一口才看向面前这群代表着大明朝最精英的官员臣子。

“赐座吧。”

于是,伺候在殿内的太监们,便在总管的指挥下,搬来了十多张圆凳。

詹徽等人弯腰拱手:“臣谢恩。”

半张屁股落定,不敢有更多的失礼之处,却个个都挺直了腰板,唯恐在皇帝面前失了微臣者的仪态。

朱元璋放下茶盏,亦是落在了一张雕花椅子上:“咱叫你们来,都知晓是为了何事吧。”

常升闻言起身:“陛下意欲征讨安南等地不臣。”

朱元璋点点头,压压手,回头看向坐在他身后的太子,再转头说道:“太孙监国近年余,可为君者,不单要能稳中枢,亦要知边疆,懂军略,晓民间疾苦。”

这是为在大明后世君王建立要求?

能在此刻入得武英殿的人,是大明官僚体制最顶尖也是最有智慧的一群人。

皇帝这时候的一言一行,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很多时候言语下面才是真意。

詹徽身为吏部尚书,觉得自己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于是亦起身道:“太孙聪慧过人,纯孝仁厚,秉国老成,锐意进取,已是人间少有贤君。”

“无非胡打胡闹而已。”朱元璋不轻不重的说了一声,转口道:“时逢当下,安南等有不臣之心,朝廷钱粮不缺,南方亦要整顿军政。朕意欲,让太孙从军伍,南下经历一番军阵。”

陛下当真要太孙亲自领兵,征伐安南不臣?

尽管詹徽等文官心中,在朱元璋先前那番话之后有了揣测,但真的亲耳听到,却又是另一番滋味和感悟。

若是换做朝中的言官,这时候必然会直起进谏,言称太孙乃储君,乃国之根本,不可轻出中枢,更不能以千金之躯涉险边疆征伐。

只不过现在在场的是詹徽这些人。

尽管他们心中仍然有着这样的考虑,但相比较与担心太孙会偏好军方,或是涉险相比,他们更担心因为太孙的亲临,而使前方征伐战事出现变故。

毕竟太孙从军,军中不论是谁身为主帅,谁作为一旅将领,都要顾虑到太孙的安危。

茹瑺仔细琢磨了一番,便将目光投向旁边的常升。

现在陛下要征讨南方,开国公基本是唯一的选择,最多不过是下旨让西平侯沐英作为偏师,从云南威慑寮人部及安南。

继常升和詹徽站起之后,身为兵部尚书的茹瑺,同样站了起来:“臣妄言,陛下此刻心中是否已有南征主帅人选。”

“开国公常升可为南征大将军,统帅全军。西平侯为偏师副二。”朱元璋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心中人选,随后看向神采奕奕的大孙子:“太孙以监军从。”

茹瑺转头便对常升询问道:“不知大将军心中谋划南征京卫将士,需要几何?”

常升回道:“抽调京卫南方将士三万,乘大船至琼州府,分兵两万于镇南关,夺安南谅山关。一万兵马乘船直抵安南建昌城外,扼守大河,分兵夺清化城,阻断安南南下之路。”

这是将军略也一并说出了。

茹瑺点头,又问道:“广东道广西道可要出兵,如何辅之?”

常升再回:“征广东道海南卫、神电卫、广海卫万人,随行一万京卫。征广西道奉义卫、南丹卫、南宁卫、太平卫、桂林左右卫两万人,随行两万京卫。”

地方三万兵马,朝廷京卫三万,如此便是合共六万兵马征讨安南。

茹瑺细想片刻,便觉已无补充之处。

只是随后又道:“如此之下,广西广东两道,便要征不下五万民夫供大军使用。两地是否能支应前线大军?”

户部右侍郎郁新起身道:“广西广东两道今岁无灾,可下旨征役,地方州府调拨太仓两税米麦。”

詹徽却在这时开口道:“西平侯作为偏师,理当以攻伐寮人部为要,扼制寮人部出兵协助安南。如此,云南那边也要起兵不下两万。”

这就又是一笔钱粮的支出。

且伴随的朝廷征召徭役。

这便是一场对外战争,中原王朝需要做出的准备,和百姓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

而非朝廷点兵点将数万,乌泱泱一并杀过去,如砍瓜一样的消灭敌人。

朱允熥却在这时轻咳一声。

等到吸引来了众人的目光注视之后,他便笑了笑。

“诸公难道是忘了如今存在杭州府太仓之中那三百万担夏秋两税米麦了吗?

此番朝廷京卫三万南下征伐,目下已是定了乘大船而行。大军出京只需携带少量钱粮,多带军械。

至杭州府钱塘码头,命杭州府开仓运粮至大军船上。另征用浙江道海船,运载粮草至广东道广西道,以为地方出兵所需。调广西道今岁两税至云南,如此也可节省转运耗费。”

是了!

自己竟然忘了浙江道这一茬!

等到朱允熥此时说完存在杭州府太仓之中那数百万担的米麦两税、数十万两的银子,詹徽等人纷纷反应过来。

詹徽更是毫不掩饰的对着朱允熥赞佩起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