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页
余姝倒是想将这消息送去给赵玉,可是来不及。
几乎户部尚书做完这件事的第二日,朝廷便传来皇帝严令赵玉等人归家反省的消息,这是个小警告,却也表明了态度。
他压根不想听赵玉等人的话。
皇位坐久了,他不喜别人质疑他的决定。
余姝收到这个消息时在书房里喝茶,喝完之后轻轻叹息一声,“天要亡他啊。”
也就是那时她收到了傅雅仪寄回来的信,走的是她手下的马驿,信是十日前寄回去的。
主要写的是她到了淮安之后并没有直接去找傅氏一族,而是先和鸾鸾度汕停留了下来。
度汕是淮安的码头之一,魏清弭曾经请命前往东瀛。
这几年东瀛破不安分,大概是因为东瀛内部也在内乱之中,逼得不少倭人到了海上求生,刀指魏国沿海地区,蕃南打不进去,便将目光投向了更弱势的江南和淮安等地,专门打劫经过等船隻,有时候还会到沿海几十丈处耀武扬威,偏偏还真拿他们没有办法。
皇帝寻过朝中几个武将去打倭寇,却都没什么用,他们熟悉水路,一旦魏国军队前行,便立马逃个无影无踪,根本抓不到尾巴,京城的武将对水路不熟悉,往往都只能眼睁睁瞧着他们消失不见。
至于淮安和江南本地的武将,现任淮安督兵怕赴了前任的旧途,颇为低调,不敢练兵太多,不敢掌控太多,怕为皇帝怀疑自己有反意,哪怕能力手段颇强也习惯激流勇退,但凡皇帝派遣的武将他都立马让位,绝不多言,这也就导致了平日里淮安其实不算差也不算好,淮安督兵是有点实力在手的,可是自从皇帝派过去了三四次武将打倭寇之后倭寇便越来越嚣张了。
江南一地被皇帝削得差不多了,没什么能带兵的将领,更别提让当地官员前去了,那是完全做不到的,在倭寇眼里江南沿海是一块大肥肉。
这么多年来只有蕃南一地能够威慑倭寇,但是皇帝不愿用,到了如今内忧外患的,魏清弭提出要平倭他也不得不答应了。
度汕肯定会成为魏清弭补给的码头之一,这也是傅雅仪准备到这里等待的原因。
既然都到了淮安,总也要让自己心里有个底,见见魏清弭的威势。
根据她们的分析,在魏清弭二次补给之前,魏国并不方便乱,一旦乱了,魏清弭也就没了补给机会,否则她一靠岸就必须领旨去平叛,无法自由自在的在海上一路北上。
傅雅仪留在那里也是为了证实一下这个猜想的真实性,只需要瞧瞧魏清弭补给的多少便能得出结论。
余姝这段时间虽然守在落北原岗,却也没有闲着。
她在和施柯一同囤粮。
既是为可能发生的战乱也是为干旱的西北。
西北近日本就颇为干旱,随时可能面临今年上半年颗粒无收的惨状,一旦下半年又开始打仗,只会难上加难,她们屯粮是为了在未来能够抑製粮价,免得粮价一路飙升,给西北百姓不了一丁点活路,也会给女子商行已经构建好的地下经济秩序雏形带来毁灭性打击。
东南西北都隐有乱象,尤其江州至江南一地多流民小型起义,朝廷甚至有些管不过来,谁知道哪一日就要让流民彻底突破重围。
可不管外面如何,起码西北不能真的乱起来。
战乱对工商业的打击极大,西北的女商循序渐进已然有些成风的迹象,若是被乱象打破岂不是太可惜了些。
余姝这日下午本就是要去永康拍行和女子商行的几位合伙人谈谈给女商人放贷一事,只是傅雅仪的信刚刚到来,她也就在书房细细读过,从头到尾都是她前往淮安一路的见闻,到她到度汕打止多的并没有写。
余姝托着腮,窗外有阳光映照进来,令她面上困惑和郁闷的神情更加浓重了几分。
她在想傅雅仪怎么不给她说点什么呢?
诚然信纸上的东西都是告知她的,可是还是少了点什么。
于是她又去摸那个普普通通的信纸,上下翻看,终于摸到了一点突起之处,她顺着那处撕开信纸,一朵已然干瘪的淡粉色小花掉了出来,余姝再往信封上扫,刚刚她撕开的地方有字迹,于是她将那一面信封整个撕开来。
——经度汕街头,有老妇卖花,挑了一朵,沾了海水风干,千里送至落北原岗。
中间有几个沉思的墨点,再往下看又写了一句:
——两月不见,甚想你,勿担心,会速归。
一如她简洁的性格,连写下的嘱托都这样简洁,却也记得表达想念,安抚人心。
余姝面上的郁闷一扫而空,没忍住露出个小小的狡黠的笑,又仿佛怕被人瞧见这幅姿态般的心虚,连忙抿了抿唇收起来,恢復了余娘子的威严,隻手上小心翼翼的将信合拢收好,桌面上那朵淡粉色的干花则被她寻了两片小琉璃夹好摆在了桌面上。
傅雅仪的来信事关重大,一般她写完便会直接烧毁,今日烧到一半却听见了敲门声。
这几日天气燥热她给余宅里的侍女们放了几日假,以至于今日也没人同报门外的是谁,余姝只能等信烧完了才去打开门。
却是个意料之外的人。
竟然是魏语璇。
余姝和魏语璇达成了合作,三年前,魏语璇说她找到了自己要做什么,后来她不曾与余姝说过究竟做什么,而余姝也没有向她再提起过自己和傅雅仪要做什么,两人这三年里甚至因为余姝越发忙碌,见面都少了很多,但凡见面大多是共享西南蕃南等地的消息,以及余羡与魏语璇之间的信。